close

日治時代昭和2年(1927)澎湖廳為供應馬公居民自來水,在地下水源豐沛的紅木埕(紅毛城)海邊開鑿六口深水井,每井深150公尺,依次從第一號到第六號以隧道相通並用以儲水。各井在其上設置抽水馬達,以八吋鐵管輸送到位於水源路停車場的水塔(位於現在一信總社旁,已於1991年拆除)再供應全馬公市的居民使用。此地則稱為馬公第一水源地(後來為了因應水資源需求增加,而開發了其他的水源地。第二水源地在文澳,第三水源地在第一賓館附近,該地的千噸水塔已被列為馬公市歷史建築)。馬公市水源路因通往這六口深水井的所在位置馬公第一水源地而得名,而現今的自來水公司前身為日治時期的馬公街水道事務所,而存於三官殿前的深水井經比對應為第四號井,這當然是已經廢棄不用了,但不知其他各井現在最否存留??最最令人好奇的是各井相通的儲水隧道如今是否安在??時至今日還能下探通過嗎??...基於對日本人工程品質的信任,我絕對相信這些隧道一定還在也還能通過,只是已是在你我無法探尋的地底下長眠了。

(上文更正:圖中六井其實是二號至七號,並無編號一號的井,是什麼緣故尚需考證。)

馬公第一水源地 

第二號井(在阿東餐廳後面)

 馬公第一水源地二號井  

第三號井

第三號井  

第四號井(在三官殿前)

第四號井 

第五號井(圖中怪手施工附近,已掩蓋多年)

第五號井 

第六號井(體育場旁,此井有通道可下到集水隧道)

第六號井(體育場旁,此井有通道可下到集水隧道) 

第七號井(三官殿後方巷內)

第七號井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自來水 水源地 深水井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鍋菜 的頭像
    大鍋菜

    四年級一般生

    大鍋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