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鄉土風情 (31)
- Oct 24 Sun 2010 22:35
丸八旅館
- Oct 24 Sun 2010 00:14
廟前旗桿
廟前大旗桿又稱「幡竿」(?),明清時期科舉,考生在中舉人及中進士時,由官方賜銀在其宅第前或村落大廟前立旗杆。旗杆有木或石製上有旗斗,代表公認功名。不過澎湖的廟前旗桿卻不見得是如此的由來,它們大都是由供奉王爺的神廟,為表王爺的儀威而豎立的。也有一說幡竿上的旗斗數代表該廟主神的位階,王爺千歲為一個斗、封后稱帝者(如媽祖、關帝爺…)為兩斗,而天公玉皇為三斗,不過卻不是所有廟都有豎立幡竿,可見這不一定是個準則,或者是神道派別不同會有不同的作法吧!?(未考證)
對了,廟前旗桿,還有歇後語乙則--「光棍一條」。
- Oct 23 Sat 2010 16:31
赤馬古厝
澎湖西嶼赤馬的「清雲家園」,在日治時代這算是豪宅吧!!和洋漢混和式樣相當有趣,基本推持「一落二櫸」的閩南格局,但大厝身已建成二階洋樓式樣,且有豪華歐式巴洛克山頭及大門樓,兩側護龍的屋脊已不是閩式馬背而是仿作的日式梳瓦(?),最最貓神的是護龍屋脊前端竟有類似日本武家屋敷的家徽!!!....真是經典!!
- Oct 22 Fri 2010 15:36
石滬漁業權狀
澎湖則可以說是全世界石滬最發達的地方,共計有580多口,這龐大數量絕對其他地方所沒有的,其存在至少已經有250年的歷史,最具代表性的即是七美的雙心石滬。石滬在澎湖都有其所屬的(私人)漁業權,此圖為石滬漁權的證明文件(攝於生活博物館)。…根據這上頭的驗證章,最後的審查年份為71年,此後就不再更新,不知是不是政府已經取消對於石滬漁業的管理呢??還是71年以後海洋資源枯竭,石滬不再有漁獲,所有權人將之棄置了呢??
- Oct 21 Thu 2010 00:32
天人菊
澎湖的縣花「天人菊」,據考證其實這和銀合歡一樣也是外來種。小弟直到前幾天詢問一位70歲左右的長者,才知道它的台語俗名是「學校花」(我就猜您不知道)。雖是外來種,但現在的天人菊的生存卻是岌岌可危,有一種更強的外來種俗名「嘯查某」的小花正在侵蝕它的地盤……搞不好,再過幾十年,我們會以為「嘯查某」才是我們的縣花也說不一定。
- Oct 20 Wed 2010 17:28
大目舢舨
翻攝自「澎湖壓箱寶的老照片--生活歷史影像老照片專輯」的機動大目舢舨,很華麗亮眼的顏色塗裝,又不失傳統意象吧??...如果我是澎湖縣長,我就下一道命令--全澎湖的大小漁舟皆要選擇一種自已喜歡的大目圖騰塗裝式樣,不然不得入港(或註冊)。這樣一來,都全世界的人或許都會搶著來澎湖港口觀看各式大目漁船吧??
- Oct 19 Tue 2010 22:05
老古石馬背
閩南傳統民房的所謂「馬背」就是在山牆頂端的凸起的部分,這也是閩南古厝最迷人的地方。馬背有不同的形狀,據說分別為五行:金形圓、木形直、水形曲、火形銳、土形方,相傳是以屋主八字命格與該房屋所在環境的方位、朝向的陰陽為依據而有所不同。這是在澎湖吉貝嶼頗令人驚艷的金形馬背,想像建屋的老古石曾經都是有生命的個體,在同一時空以不相同不規則的形狀組合成為難以形容交互融合線條的馬背石牆之美…。
- Oct 19 Tue 2010 17:50
生博館的蔬菜展示
澎湖生活博物館中的澎湖的蔬菜模型製作得唯妙唯肖,就像真的一般,值得推薦,只可惜館內的展示沒有一區是以澎湖食用蔬菜為主題的。生活博物館標榜「生活」,可能如此故沒有澎湖自豪的玄武岩地質景觀,也沒有多少自然科學物件與原生動植物的展示,但傳統食用農作物照理應被歸類在「生活」的類別中吧!?(「生活」如果是這樣定義的話。)…也許生活博物館可以辦一個「澎湖農作物特展」來彌補這方面的缺憾。
- Oct 15 Fri 2010 21:42
石斑魚干
玳瑁石班乾--全世界只有他媽的鳥嶼才會有。…我,當然沒吃過!!(生吃都不夠了!!)
- Oct 08 Fri 2010 16:04
青灣禁漁區
海洋保護區的劃設已成為全世界保育海洋生物多樣性與生態最為主流的想法。我們澎湖是黑潮和親潮的交會區,群島圍成的內海淺坪是條件極佳的天然魚蝦貝類種苗孵育場,幼苗在此長成後再游出大海開始新的生命階段。所以,自古澎湖海域即是漁業資源豐富的絕佳漁場。
為 了保育澎湖漁業,政府在珊瑚覆蓋率極高的澎湖青灣設立禁漁區,嚴禁各類型採捕已行之多年。但近來受到民代施壓,縣政府竟然又研議開放。漁業資源逐漸枯竭的 現在,這是保育思潮的大逆行,是殺雞取卵的毀滅手段。在此號召愛澎湖、有遠見、富正義感的朋友一起站出來反對,守護澎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