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歷史文化 (39)
- Nov 22 Mon 2010 21:17
清國的電報局遺址
- Nov 22 Mon 2010 21:13
西台的水泥砲座
清法戰後清廷派劉銘傳為台灣巡撫,籌畫台澎防務擇地建了十座砲台,西嶼西台正是其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建砲台時有自外國(應是英國)購買了20萬桶「鐵水泥」作為砲台基座和胸牆的建材,據稱這是台灣首次有水泥的進口記錄,也證明小弟推論西嶼西台為全台首批水泥建物是正確的。西台安置仿古砲時,以碎石機強行打入所露出的水泥殘蹟亦就是當年的基座,如此珍貴的東西,竟是如此下場……嘆!!
- Nov 22 Mon 2010 21:05
清朝澎湖防禦網
在澎湖研究學術研討會中據楊仁江教授的研究,清法戰爭時法軍避開清軍的防禦火網從時裡登陸澎湖。依據此圖,當時澎湖已有西嶼(外垵西台)、四角仔、金龜頭、小案山(測天島)、大城北等五座砲台。但根據【澎湖廳誌】記載金龜頭和大城北乃為吳宏洛新建砲台……到底誰才是對的??
- Nov 22 Mon 2010 00:08
內垵框舍
這是下載自日本「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亞洲歷史資料中心)的「內垵臨時框舍之圖」(框舍=某種砲台建築形式?),證明日人在內垵有建過砲台(?)。請問澎湖有人知道這個嗎!?現在的所在位置是哪??是現今天的東昌砲台嗎??
- Nov 18 Thu 2010 00:03
西台古照片
來自國家文化資料庫的西嶼砲台老照片,依其地形地貌應是現在的西台沒錯,但砲台的配置和建築和現存的不同。對照海面上船隻的形式和數量,小弟大膽推測這張相片應是在1885年法軍攻下澎湖時所拍。文獻上確有記載當時西台現址已有清軍砲台,法軍入澎也曾擊砲二發試探,但不知何故此砲台並未回擊,故法艦就大膽入港佔領澎湖。~~小弟主張現今講述「西嶼西台」歷史時應將此段納入,說明1887年是改建而非新建。
台灣人稱水泥為「紅毛土」,意指:紅毛番帶來的土。但澎湖人自古卻稱水泥為「鐵土」,可見來源不同。根據考證,中國第一座水泥廠於1884(或1883)在廈門成立,是洋人所投資興建的…。1887年開始興建的砲台都是最新型的阿姆斯脫朗後膛砲,要求使用水泥底座是很自然的事。
- Oct 17 Sun 2010 17:22
魁星樓
魁星樓本和文石書院建於1766年,後來在1829年改建魁星樓於書院東南方。文石書院在日治時期為恐被破壞,澎民向日人誆稱此為孔廟,並開始祭祀至聖先師至今。孔廟1963年重建,1977年整修,1999年改建,魁星樓是唯一被保留原貌迄今的建築。……追尋歷史記載這可能是澎湖保存完整最老的建物,(一級古蹟天后宮現存的本體完成於1922,尚不足百年)但它卻只是澎湖縣政府指定的「歷史建築」而已。
- Oct 17 Sun 2010 17:21
八卦石柱陣
孔廟園區內不知何用途的八卦石柱陣,此種前人留下來具有歷史研究素材價值的遺跡,本以為在澎湖文石書院相關文獻應可以找到解答,故一直沒有放在心上。近日信步前往探尋,竟然沓然無蹤,相信必是在生活博物館和孔廟之間作整合工程時被鏟除了!??…文化工程時常是破壞文化的元兇,應該指的是這樣的情況吧??
- Oct 17 Sun 2010 17:19
雙囍窗
古厝,是澎湖的文化景觀特色之一,它們隨時會出現在你的身旁,久了就習以為常。但是,如果您能稍稍停下腳步探頭查望,卻常能得到突來驚艷與莫名的感動。…(這雙喜窗正是生博館戶外展示櫥窗被採用的圖片之一,昨天在偶然的機緣下才得知確實位置。而那古厝,我恐怕早已路經無法計次了…)
- Oct 16 Sat 2010 17:14
南澳館
中國清代統治澎湖行輪戍制度,從大陸福建沿海調兵來澎是為「班兵」。班兵建會館為同鄉彼此聯絡的場所,並常以原居地命名之。澎湖有提標、海壇、南澳、銅山、金門、閩安、海山、烽火等館。但後來這些館成為鄉民依仗官兵拓展地方勢力之所,兵民各取所需,竟發展成為魚肉鄉里的角頭幫派……。(圖為澎湖南澳館遺跡)
- Oct 12 Tue 2010 17:52
西嶼東台
這國定一級古蹟,與其無能管理任其荒草漫天,民眾和遊客也無從由此有知性的獲取,乾脆就不要開放,想辦法封存起來,留給後代子孫去處理和研究吧!?
- Oct 10 Sun 2010 16:15
篤行十村
澎湖篤行十村,日式構造基礎抬高,短屋脊長屋坡鋪設日式煉瓦,是台灣所沒有的建築式樣,極具台灣建築史歷史意義。在澎湖八大眷村已被拆除的當下,由澎湖縣政府指定為歷史建築,免於被夷為平地的命運,現正陸續整修中。
- Oct 09 Sat 2010 16:24
內垵框舍
這是下載自日本「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亞洲歷史資料中心)的「內垵臨時框舍之圖」(框舍=某種砲台建築形式?),證明日人在內垵有建過砲台(?)。請問澎湖有人知道這個嗎!?現在的所在位置是哪??是現今天的東昌砲台嗎??
- Oct 07 Thu 2010 16:33
城牆築港
1907年日本人拆除媽宮城(即敘門至迎薰門以及東角砲臺東南處部分城牆--即民族路沿著中山路接民福路到中油加油站附近)進行築港工程。此段堤岸為殘留的遺跡,幾已被世人所遺忘。
- Oct 06 Wed 2010 16:36
日本武道館
位於馬公市天后宮附近日治時期日本憲兵隊隊部之武道館,附近景觀不錯,有人建議將之重新整修為日式喫茶店,保留昔日建築也能多了一處觀光景點。
- Oct 05 Tue 2010 16:46
重慶街古厝
重慶街為真正媽宮城內之第一街,因其正對媽宮城東北角之朝陽門(現址即為玉山銀行前叉路口),朝陽門為出媽宮城前往澎湖各地之必經之地,自然形成當年最熱鬧的街道,此古厝可為當年盛況做見證,二樓紅磚為清代之物,一樓店面則為日式拉門。
- Oct 01 Fri 2010 17:14
拱北砲台
位於澎湖縣環保局後方高地的「拱北砲台」與「西嶼西台」、「西嶼東台」及「天南鎖鑰」(金龜頭砲台)同時建於1887年,也同被指定為「國定古蹟」,是澎湖唯一的內陸古砲台,也是澎湖八個「國定古蹟」中唯一尚不能進入參觀的古蹟。……所以,對不起!!只能遠遠拍張相片大家想像一下。
此高地即為澎湖本島標高最高(55.83m)的「拱北山」,古名「大城山」(相傳荷蘭人1622年曾在此築城以作瞭望),其北方即為現之「大城北村」。
- Aug 12 Thu 2010 18:04
西嶼燈塔十字碑
西嶼燈塔外的十字墓石,上銘刻 Nelly O'Driscoll女性名字,相傳是英籍守燈塔員女兒之墓,但史籍記載該英籍守燈塔員夫婦駐守期間為1881年至1895年(此年簽訂馬關條約清割讓台澎),而墓石立碑為1880年,且經查O'Driscoll是個愛爾蘭姓氏,故可能這是個錯誤的敘述。…不過我要說的是此碑面對台灣海峽,日月長伴西嶼落霞,是個澎湖最有FU的地方之一,遊西嶼絕不可錯過。